現在是台灣流感和黴漿菌感染增加的季節
季節的轉換往往伴隨著氣溫的波動,這種溫差讓我們在早晚時感到不適,加上口罩的取消,不利於感染控制。最近,許多醫院都報導感染流感和肺炎的病例不斷增加。台大兒童醫院的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立民發出警告,指出中國當前正在大流行中的是「肺炎黴漿菌」,而台灣也持續有更多的兒童感染黴漿菌而住院,此外國內對於一線抗生素的抗藥性已經達到了 60%,在病情嚴重的情況下,兒童可能需要依賴葉克膜來維持生命。
肺炎黴漿菌的危害
根據疾病管制署的粉絲頁指出,肺炎黴漿菌感染症就像是「會走路的肺炎」。肺炎黴漿菌是當前已發現的最小且可以自我複製的病原體。由於該病原體本身沒有細胞壁,因此許多常見的抗生素對它都沒有作用。即使症狀輕微,患者可能持續咳嗽數週甚至數月,嚴重的話可能導致肺炎或腦炎。當前尚無可使用的疫苗來預防肺炎黴漿菌感染。
肺炎黴漿菌的傳播和症狀
肺炎黴漿菌屬於非典型病原體,最初透過飛沫傳播來引起呼吸道感染。臨床上常見的症狀包括頭痛、發燒、喉嚨痛或全身無力等初始症狀。發病 2 至 4 天後,會出現頻繁的咳嗽,咳嗽時可能有白色濃痰或帶血絲的痰液。患者還可能出現耳痛、嘔吐或皮膚疹等症狀。根據黃立民的說法,中國當前已經出現了大流行的肺炎黴漿菌,對一線抗生素已經產生了 100%的抗藥性,而台灣則有 60%的抗藥性。最近,感染肺炎黴漿菌而住院的兒童數量有明顯增加。其中以學齡前的孩童最多。過去,兒童肺炎的主要病原體是流感病毒或肺炎鏈球菌,但隨著疫苗的推出,黴漿菌逐步成為兒童非典型肺炎的主要致病菌。黃立民指出,過去還曾出現重症兒童需要使用葉克膜來治療的情況,因此我們不可輕忽這個問題。
黴漿菌感染——一個新的威脅
肺炎黴漿菌感染確實是一個新的威脅。由於抗生素對其無效,我們需要更多的關注、研究和努力來解決這個問題。這種抗藥性必須引起我們的警惕,因為它可能導致更嚴重的醫療問題,甚至可能威脅到兒童的生命。
抗藥性的解決方案
面對抗藥性的問題,我們需要採取一些措施來應對。首先需要加固對大眾的宣傳和教育,提高感染控制和使用抗生素的意識。並且落實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勤洗手、規律通風和保持良好的室內衛生。
此外醫療機構需要加固感染控制措施,如確保醫護人員的手衛生,並最佳化醫院環境的清潔和消毒。必要時,可以考慮實施隔離措施來隔離確診和疑似病例。
另外我們需要加固對抗生素使用的監管和管理。應該優先選擇適當的抗生素使用方法,並合理使用抗生素。醫生和醫療專業人員需要更加謹慎地處方抗生素,只在必要時使用這些藥物,並遵循抗生素使用的最佳實踐。
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加固對新的藥物和治療方法的研究和開發。這可能包括探索新的抗生素或開發對抗藥性的替代方法。此外還需投資研究以開發疫苗來預防肺炎黴漿菌感染。
結論
肺炎黴漿菌感染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需要我們的關注和努力來解決。抗藥性的出現增加了處理這個問題的困難度。我們需要更多的宣傳教育,加固感染控制和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同時醫療機構需要加固感染控制措施,並最佳化抗生素的使用。此外研究和開發新的藥物和疫苗也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途徑。我們相信,透過全社會的努力和合作,我們能夠有效地應對這個新的威脅。
<< photo by Anastasiia Chepinska >>
該圖片僅供說明,非實際案例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