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黨對黨談判」第一回合:柯文哲生吞活剝朱立倫
摘要:藍白黨對黨談判的第一回合結果,可能讓許多藍營支援者感到失望。在這場談判中,柯文哲成為最大的獲利者,而侯友宜則是受傷最重的人。儘管雙方確立了在立法委員選舉中的合作,相互支援,並以取得最多席次、達到國會過半為目標,但朱立倫的談判策略錯誤,過度看重了民眾黨,忽視了國民黨的利益。
朱立倫:「賠了夫人又拆兵」
在談判過程中,朱立倫在戰略上犯下了大錯。他將民眾黨談得太大,而將國民黨談得太小。國民黨在國會中擁有 38 席立法委員,在地方政府中也有 14 席執政縣市首長。然而由於侯友宜在民意調查中沒有明顯超越柯文哲,朱立倫在談判桌上一直處於劣勢。而柯文哲的氣勢傲人,在戰略上蔑視了國民黨,但在戰術上他則體現了出色的程式和禮儀,尊重國民黨。在冗長且效率低下的談判過程中,柯文哲巧妙地吸引了泛藍陣營的政治能量。
柯文哲:戰略上蔑視國民黨
如果在總統選舉中,藍綠陣營無法整合出最強且最有可能勝選的組合,當前的藍白合作意義並不大。朱立倫和柯文哲雖然是高中同學,也曾在雙北同時執政並相互應援,但在政治角力上,朱立倫明顯處於劣勢。柯文哲在戰略上蔑視國民黨,但在戰術上做足了程式和禮儀,尊重國民黨。在藍白拖的過程中,柯文哲巧妙地吸引了泛藍陣營的政治能量。
朱立倫:不願破壞藍白合,成為罪人
朱立倫不願破壞藍白合作,他對柯文哲和民眾黨充滿容忍,近乎沒有任何底線。儘管朱立倫表示不會犧牲國民黨和侯友宜,但在談判桌上他明顯處於劣勢,只能少敗成全。儘管他可能理解柯文哲的企圖,但局勢勝於人。作為黨主席,他必須為選舉結果負責。根據多次民調,支援政黨輪替的民意高達五成至六成,基層藍營對黨中央施壓促進談判。如果藍白合作破裂,朱立倫將成為藍營的罪人。只要雙方開始談判,即使是僅限於理念、國會和政策談判,朱立倫就不會成為頭號戰犯。
柯文哲:讓人猜不透的行動
一旦柯文哲坐到談判桌前,因為他的行動經常變幻莫測,使得其他人難以捉摸。與此同時朱立倫的心思卻被眾所周知,即「敵暗我明」。有柯文哲親近者透露,他像是量子力學的「不確保性原理」,當我們用顯微鏡觀測粒子的位置時,不可避免地會對粒子的動量產生干擾,使得動量具有不確保性。柯文哲的行為令人猜不透,即使猜中,他也會立即改變主意,讓對方永遠猜不中。朱立倫無法與他抗衡,只能被他忽悠。
藍綠基層的轉變與期望
當前「藍白拖」似乎沒有止境,沒有人知道該如何解決,但這樣的拖延戰術已經讓觀眾感到厭倦不堪。隨著形勢的變化,泛藍基層開始出現要求國民黨和侯友宜「走自己的路」的聲音。同時柯文哲的操弄過多也引起了反彈效應,讓部分藍營支援者辛酸地意識到,藍白合作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捷徑,只有藍營的團結才能保護國民黨的政治實力。
正如台北市議員游淑慧所言,現在希望不要有藍白合作的人數之高、情緒之憤怒,讓她感到害怕。其中有十個人中就有九個告訴她,國民黨應該勇敢選擇自己的道路,不要再合作。軼聞中也不斷有人呼籲侯友宜,要體現不惜一戰、靠自己也能成功的決心。
藍白合只是幌子,柯郭合才是真正的劇本
據知情人士透露,藍白合只是個幌子,真正的劇本是柯文哲與郭台銘的合作。就像上次柯與郭合作一樣,民眾黨保留了不分割槽立法委員席次給郭台銘指定的人選,例如高虹安。如果柯文哲能創造白色奇蹟當選,內閣成員的討論也可以開展。對於郭台銘個人而言,則有擔任 APEC 特使和海基會董事長的承諾,讓他能夠發揮其長處,換取郭台銘全力支援民眾黨。即使他當選失敗,若台灣國會中的三個政黨都無法達到過半數,柯郭聯盟仍然可以在政治舞台上小搏大,分享民進黨和國民黨的政治權力,成為台灣掌握實權的有力角色。
結論
在藍白黨對黨談判的第一回合中,柯文哲成為了贏家,而朱立倫則是輸家。朱立倫的談判策略錯誤,過度看重了民眾黨,忽視了國民黨的利益。儘管藍白合作具有一定的合作共識,但針對執政黨的策略性合作在野黨的角色下已經展開。然而藍白合作實際上變成了柯文哲的選舉舞台,他成功地吸引了泛藍陣營的票倉。現在泛藍基層開始呼籲國民黨和侯友宜應該「走自己的路」,重新尋找政治實力。而藍白合只是柯郭合作的開場白,真正的劇本仍然隱藏在幕後。
<< photo by Elimende Inagella >>
該圖片僅供說明,非實際案例圖片。
你可能會想讀!
- 世新大學中文系停招?探討Dcard學生的熱議,校方回應:不僅一系調整
- 高市演唱帶動商機14.4億!雙11活動一樣精彩
- 臺灣立法委員何欣純呼籲勸導鄭文燦,並廣納意見討論
- 獨/吳申梅新婚1年被抓傷!嚇壞急分房吐「是野獸」
- 首場藍白政黨協商會議登場 朱立倫柯文哲握手步入會場
- 萬聖節「索隆」原因曝光:蔣萬安Cosplay一頭綠髮
- 天母萬聖節嘉年華:蔣萬安扮演「索隆」與民同樂
- 蔣萬安X天母「虛擬勇者」 打破傳統形象與民眾同樂
- 鴻海稅查衝擊中國市場,「浪子回頭」對中國台辦的啟示
- 韓國瑜之言論掀爭議!陳其邁對其回應驚人求助 – 評論新聞報道
- 郭璽揭秘:馬文君指控黃曙光被網友澆冷水
- 「覺得賴清德穩贏了?」2名百萬YouTuber 開戰綠側翼,網友怒了!
- 點評:侯友宜事件揭示了臉書成為政治抗爭場域的風險,要求貼文撤下就成為無效解決,反而讓爭議升溫。這篇文章探討了臉書在現代政治中的影響力,以及政治人物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