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吳尊友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去世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10 月 27 日宣布,該機構的首席流行病學專家、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的前主任吳尊友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 2023 年 10 月 27 日 12 時 56 分在北京去世,享年 60 歲。
吳尊友對抗擊艾滋病的貢獻受到讚譽
吳尊友於 1963 年出生,從事防疫工作多年,他於 1988 年進入安徽省防疫站工作,並於 1995 年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獲得博士學位。他在中國疾控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擔任主任期間,對制定中國對靜脈吸毒者艾滋感染的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貢獻獲得了國際肯定,並於 2005 年獲得羅爾斯頓獎和 2008 年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金獎。
吳尊友對”動態清零”的支援
然而在中國對抗 COVID-19 病毒的過程中,吳尊友因公開表示支援中國嚴格的封控措施而受到一些批評。中國的防疫措施在全球範圍內獨一無二,包括封住居民的家門、建設倉促的方艙醫院等。這一策略在疫情初期為中國贏得了時間,但隨著病毒毒性減弱且傳播更容易,”動態清零”的嚴格封控政策對民眾身心和經濟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負面影響。
吳尊友作為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專家,在 2022 年 4 月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兩年多的實踐證實,”動態清零”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並且是當前中國及時控制新冠疫情的最佳選擇。然而在上海封城期間,這座擁有 2500 萬人口的大都市陷入混亂,許多居民表達了他們的憤怒和絕望。
有訊息稱,私下裡,吳尊友並不完全同意”動態清零”政策的過度做法,但他感到無力反對。在政策變得不可持續時,他在 2022 年秋季撰寫了一份內部報告,敦促政府避免採取過度措施。然而他在公開新聞發布會上一直表達官方立場。
總結與建議
吳尊友在中國的公共衛生領域有著長期的貢獻,特別是對抗擊艾滋病方面的工作。無論支援還是批評中國的防疫政策,我們應該尊重並理解吳尊友在他的職業生涯中所面臨的困難。
然而從吳尊友的去世可以看出,公共衛生專家的職責是保護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對於當前的疫情,各國都應該更加認真地對待,並在保護公眾安全的同時努力減少任何不必要的副作用。
相應地,我們應該建立一個合理且持續的公共衛生管理體系,並針對不同情況制定靈活的應對策略。這需要更多的國際合作和共識,以應對全球範圍內的公共衛生挑戰。
吳尊友的去世提醒我們,公共衛生問題關係到人類的生命和生活質量,需要我們共同努力保護和改善。這是一個持久的挑戰,需要政府、衛生部門、專家和全社會的合作。
<< photo by Polina Zimmerman >>
該圖片僅供說明,非實際案例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