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新興市場面臨美元壓力,央行動用外匯存底
市場擔憂及央行措施
根據經濟日報的報導,今年來亞洲各國央行不斷動用外匯存底來抵擋強勢的美元,以保護本國貨幣免受貶值的衝擊。這些動用外匯存底的金額已超過 300 億美元(新台幣 9,687 億元),導致外匯存底降至數月來的新低。然而此舉雖然無法完全安撫市場,也未能阻止資金外流。
市場的擔憂情緒主要源於美元報酬率上升以及新興市場貨幣走疲,這導致新興市場報酬逐步減少。官方資料顯示,以亞洲貨幣計價的債券在 8 月淨流出 27 億美元,並且馬來西亞、印尼、南韓、印度以及泰國的債市都看到了自去年 10 月以來的最大淨拋售額。
外匯存底的持續減少
亞洲地區的外匯存底持續下降。截至 9 月底,南韓的外匯存底降至 4,141.2 億美元,創下去年 10 月以來最低水準;印尼的外匯存底也降至 1,349 億美元,為去年 11 月以來最少。此外印度、印尼以及泰國央行都在過去一個月表示反對投機性外匯交易並進行干預,以阻貶本幣。截至本月 6 日,印度的外匯存底也降至 5,847.4 億美元,為逾五個月來的最低水準。
亞洲央行面臨的挑戰
由於匯率大幅波動以及應對強勢美元的挑戰,亞洲多數國家實施寬鬆貨幣政策的希望受到削弱。儘管如此亞洲各大央行的外匯存底仍高於去年 10 月的水準,央行依然具有一定的彈藥。
印度央行總裁達斯在國際貨幣基金(IMF)和世界銀行的年會中表示「新興市場的央行需要不時干預貨幣市場,防止匯率過度波動。」他的言論反映了亞洲央行將繼續努力穩定本幣匯率的立場。
外匯存底降低的影響及前景
貨幣市場的挑戰
近期,亞洲新興市場的本幣受到美元壓力的影響,出現了劇烈波動。馬元、韓元和泰銖在今年到本月 16 日之間分別貶值了 7%、6.5%和 4.8%。相比之下,印尼和印度的情況略好一點,貶值幅度均不到 1%。
外匯存底的不足
外匯存底減少對亞洲新興市場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外匯存底是用來支援本幣匯率穩定的重要工具,但當存底降低到一定程度時,央行可能會面臨困境,難以有效地支撐本幣的價值。此外外匯存底的減少也可能導致市場潛在的不穩定性和資金外流的風險。
面對挑戰的建議
對於亞洲新興市場而言,面對美元壓力和外匯存底降低的挑戰,有以下幾點建議:
1.加固貨幣監管
央行應加固對貨幣市場的監管,防止投機性交易和貨幣波動的過度。此外加固合作,與其他國家的央行協調行動,共同應對外匯市場的挑戰。
2.降低對外匯存底的依賴
央行應逐步降低對外匯存底的依賴,並加固其他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以應對貨幣市場的波動。例如,可以透過調整利率、購買國內外資產等手段來穩定本幣匯率。
3.提高市場透明度和資訊披露
央行應提高市場透明度,加固資訊披露,讓市場參與者更好地理解央行的政策方向和措施。這樣可以減少市場對於貨幣市場波動的不確保性和恐慌情緒。
4.加固金融體系的穩定性
央行應加固對金融體系的監管,提高金融體系的穩定性,以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此外需要加固金融體系的抗風險能力,最佳化金融體系的結構和管理機制。
總之在面對美元壓力和外匯存底降低的情況下,亞洲新興市場需要央行采取有效的措施,積極應對挑戰,以確保貨幣市場的穩定和國家經濟的健康發展。
<< photo by Nati >>
該圖片僅供說明,非實際案例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