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導:螞蟻集團推出金融 LLM 模型,國泰金控實踐 AI 治理原則
螞蟻集團催生金融科技的新武器:金融 LLM 模型
近日螞蟻集團宣布推出金融 LLM 模型,螞蟻集團財富管理平臺和保險平臺已經開始測試這一自製模型。該模型是一個整合了 LLM 模型技術、領域知識和產業服務的創新性產品。根據螞蟻集團的官方宣告,金融 LLM 模型將廣泛運用在螞蟻金融數位平臺,為使用者提供更便捷和智慧的金融服務。
這個金融 LLM 模型是由螞蟻集團自行開發的通用 LLM 模型進行訓練,訓練資料包括來自中國金融檔案的 Token 和來自通用語料庫的 Token。同時在 300 個金融產業應用中產生的 60 萬個指令也匯入到了該模型中。此外螞蟻集團還將金融 LLM 模型應用於支小寶 2.0 和支小助 1.0 應用程式中,這兩個應用分別為消費者和金融專業人員提供金融助理服務。
國泰金控實踐 AI 治理的創新舉措
在國泰金控的技術年會上,該公司首次公開了實踐 AI 治理原則所投入的四大技術研發進展。這包括運用 SHAP 演算法來解釋 AI 模型輸出值、建立公平反歧視模型取證方法、匯入聯邦學習實踐資料安全與保護以及在模型加入人類回饋增強學習(RLHF)方法確保 AI 符合倫理道德。
值得注意的是,國泰金控還建立了公平反歧視取證檢核機制,以確保模型在訓練和運行過程中不使用含有歧視意味的特徵。這一機制包括兩步驟,首先在訓練模型前盤點資料,確保不使用具有歧視性的特徵;其次在模型訓練完後以統計檢驗群體預測的分布是否有異,進一步移除帶有歧視性的特徵。
日本超商 ATM 展開創新服務
日本 711 超商的七銀行將開放民眾在其新型 ATM 上開立銀行帳戶和更改帳戶資訊等部分實體銀行服務。此外除了支援自家銀行服務,七銀行還宣布與其他六家銀行合作,提供類似的服務。這意味著日本民眾可以在 711 便利商店使用 ATM 申請開戶,並享受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務。
七銀行於 2019 年推出的新型 ATM 增加了臉部識別技術、QR code 和 IC 讀取技術,使民眾能夠透過取證個人證件完成身份取證。此次的新服務是在該技術的基礎上延伸,在 ATM 中填寫資料並完成身份檔案掃描後,七銀行將資料傳送給合作的金融機構,以便進行開戶或資料更改。
Azure OpenAI 在金融領域的應用
美國風險評估公司穆迪利用 Azure OpenAI 開發了 Moody’s Copilot,該工具結合內部資料、分析和研究,為全球一萬四千名員工提供了複雜的公司和產業分析服務。同樣地,會計師事務所 KPMG 和蘇黎世保險公司也在資金和稅務管理及理賠流程中應用了 Azure OpenAI 技術。
富士通生成式 AI 協助銀行內部業務
日本北陸銀行和北海道銀行開始測試富士通的生成式 AI,將其應用於銀行內部事務,包括內部查詢、檔案校對和檢測程式碼。這種 AI Chat Bot 可以為員工提供商業規則和產品法規等內部資訊的查詢,同時提供關於企業客戶的融資機制的內部解釋。此外兩家銀行還將利用生成式 AI 建立程式和測試資料,以檢測程式碼錯誤並提出修正建議。
英國 TSB 銀行採用統一雲端安全平臺管理多雲環境
英國 TSB 銀行決定採用統一雲端管理平臺來保護其雲端架構。隨著數位服務的增加,TSB 銀行需要一個統一的雲端安全平臺,使資安團隊和開發團隊能夠共同管理多雲環境。該平臺能夠幫助發現多雲配置、基礎架構程式碼化(IaC)和容器管理等方面的資安風險,並確保不安全的容器和應用程式之間的相依性。
以上報導展示了金融科技領域的一些最新發展。從螞蟻集團推出金融 LLM 模型到國泰金控實踐 AI 治理原則以及日本超商 ATM 和富士通生成式 AI 的應用,都體現了金融業界對於創新技術的積極探索。這些創新將為使用者提供更便利、智慧和安全的金融服務。
然而隨著金融科技的迅速發展,我們也需要關注相應的風險與挑戰。例如,資料隱私和安全問題、模型的公平性和透明性以及對人類價值和倫理的尊重等。金融機構和相關監管機構需要共同努力,制定更完善的政策和監管框架,以確保金融科技的可持續發展,並最大限度地維護使用者的權益和價值。
編者觀點和建議
金融科技的發展為我們帶來了便利和效率,但同時也帶來了風險和挑戰。在追求技術創新的同時我們必須平衡技術的應用和監管的需求,確保科技的發展能夠真正造福社會和個人。
對於金融業者來說在引入新技術和模型之前,進行全面的評估和審查是非常重要的。確保模型的訓練資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以及模型本身的公平性和透明性,能夠減少模型在應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偏見和歧視。同時建立健全的監管機制和政策框架,加固對金融科技的監管和風險管理,也是金融業者應該重視的事項。
對於使用者來說我們應該保持警惕並提高資訊安全和隱私保護的意識。盡可能選擇具有信譽和可靠性的金融服務提供商,注意保護個人資料和隱私,定期檢查和更新帳戶訊息,以減少金融詐騙和資訊泄露的風險。
總而言之,金融科技的發展無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效率,但同時也需要我們保持警惕,關注相應的風險和挑戰。只有在技術發展和監管相結合的前提下,我們才能夠實現金融科技的可持續發展,並最大限度地維護使用者的權益和價值。
<< photo by Marina Endzhirgli >>
該圖片僅供說明,非實際案例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