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金融巨鱷朱國榮棄保逃亡
背景介紹
台灣國寶集團總裁朱國榮因涉及兩宗炒股案,分別於今年 3 月和 4 月分別被高院判刑 8 年和 16 年。據報導,他近日不知所蹤,也未依法院裁定向派出所報到。現在法官已傳喚他和委任的律師出庭說明,但僅有律師出庭並表示無法聯絡到朱國榮。如果他再不現身,他將被視為逃亡並被通緝,之前他交的 5 億元保釋金也將被沒收。朱國榮現年 70 歲,面臨通緝達 20 年之久。
犯罪事實和判決
在今年 3 月,高等法院審理了朱國榮利用人頭戶炒作龍邦國際興業股票的案件。法院認為,朱國榮明確從中犯罪,但不法所得與一審認定的金額不同,未超過 1 億元,故撤銷一審對他的 15 年刑罰,改判為 8 年,並沒收犯罪所得 2,971 萬多元。接著,今年 4 月,高院審理了朱國榮涉及內線交易台壽保股票和炒作龍邦國際股票的案件,判決他 16 年徒刑,並沒收犯罪所得 1 億 8036 萬元。朱國榮對這兩個案件的判決提出上訴,當前正在最高法院審理中。
逃亡和后續處理
朱國榮在 2016 年被收押,但當年 10 月因交付 4 億元保釋金而被停止羈押。他的家屬花了 14 個小時籌足這筆金額。然而隨著訴訟的進一步發展,他所交保釋金的累計已經達到 5 億元。今年 4 月,高院決定將他的約束出境期限延長至明年 1 月。原本他每天都要到派出所報到,然酒上週五卻沒有現身。有知情人士指出,朱應已逃亡,面臨遭通緝,他所交的 5 億元保釋金也將被沒收。
思考與評論
朱國榮逃亡引起了台灣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這起案件凸顯出財富和權力對司法系統的影響。朱國榮以其身份和財富在過去的幾年中多次上訴,並透過交付巨額保釋金以逃避監禁。這悖離了法治和司法公正的原則,損害了人們對正義的信心。
此外這起案件也引發了對金融行業監管的反思。朱國榮利用內線訊息和炒作手法進行非法營利,這顯示出金融市場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和漏洞。政府和金融機構應加固監管並打擊這種違法行為,以確保市場的公平和秩序。
結論和建議
要解決金融犯罪和逃亡問題,需要全面加固金融監管和司法系統。政府應該增加監管機構的力量和資源,加固對金融行業的監察和調查。同時司法系統應該嚴格執法,追蹤並懲罰金融犯罪分子,確保正義得到伸張。
此外我們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應該加固對金融倫理和合規要求的培養。這需要從教育和文化中開始,培養人們的道德觀念和遵紀守法的意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建立一個公平、透明和穩定的金融體系。
<< photo by Masud Allahverdizade >>
該圖片僅供說明,非實際案例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