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平原強降雨將員林市滯洪池變「天然湖」彰化平原、強降雨、員林市、滯洪池、天然湖
彰化平原強降雨將員林市滯洪池變「天然湖」

彰化平原強降雨將員林市滯洪池變「天然湖」

強降雨造成彰化平原水患嚴重

員林市區最受影響,多處淹水超過 20 公分

彰化平原今天下午約 2 點 50 分起至下午 5 點,豪大雨持續不斷地滂沱而下,時雨量平均 40 公釐,部分鄉鎮如員林、溪湖、大村更是超過 60 公釐。然而低窪地區的排水系統並不完善,導致下雨半小時後就發生了嚴重的淹水災情。

員林市區是淹水情況最為嚴重的地方,多個路段淹水超過 20 公分。為了保障交通安全,員林警分局派員到淹水路段設定交通錐並拉起封鎖線,以管制人車通行。此外彰化縣永靖鄉和埔心鄉的中山路(台一線)也出現了積水情況,至少 20 公分深。許多機車騎士為避免受到汽車行駛過去時濺起的高水花,紛紛停在路邊的民宅屋簷下躲雨。在埔心鄉中山路 168 號以北約 30 公尺的外側車道和路肩,積水更深,汽車駕駛人紛紛改行駛內側車道。

淹水波及醫院、學校等重要場所

員林市的員林基督教醫院到龍燈滯洪池是最容易淹水的區域之一。只下了半小時的強降雨,靜修路與新生路口、靜修路與莒光路口就積水 10 至 20 公分,警方為了警示用路人,立即拉起封鎖線。此外在大同路到育英路的地區,水位更是超過了 20 公分。僑信國小的家長們接子女回家時,有些甚至打赤腳涉水,而有的則騎乘機車踩著被放置的交通錐前行。龍燈公園和圓林園的滯洪池在傍晚時分,水位達到了九成,幾乎滿溢而出。

淹水現象擴散至沿海鄉鎮

從彰化平原擴散到沿海鄉鎮,二林地區是其中之一。在中午到下午 3 點多還晴空萬里的情況下,4 點過後竟然突降大雨。傍晚時分,二林鎮下起了急降雨,同時伴隨強風。在「綠色隧道」二溪路的兩側,甘蔗田的枯葉和雜草被風吹向用路人。一些鎮民表示昨天放颱風假時,天氣並沒有太大的風雨,還好有放假,而今天卻下起了大雨並伴隨著強風,因此大家都不會抱怨。

豪雨和淹水:台灣氣候變遷的警示

彰化平原強降雨造成的淹水問題,提醒我們對於氣候變遷的趨勢必須加倍關注。近年來台灣不斷發生極端天氣現象,如豪雨、颱風等,這些事件不僅對生活造成深遠的影響,也對環境和社會結構造成了嚴重威脅。

氣候變遷的影響不再只是一個假設,而是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現實。台灣作為一個島嶼國家,特別容易受到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更加重視氣候變遷對於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和緊急應變的影響。只有透過科學的研究和政策的制定,我們才能夠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

水患警示與加固防災建議

面對越來越頻繁的豪雨和淹水事件,保障公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是當務之急。為了減少水患帶來的損失,政府和當地社區應該加固防災措施的建立和實施。

改善排水系統

首先應優先改善低窪地區的排水系統。投資於改善排水系統,包括清理下水道和水溝以及建設更強大的水泵系統,能夠更快速地將積水排除,降低淹水的風險。

城市規劃與土地利用

其次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也應該考慮到氣候變遷和自然災害的可能性。避免在低窪地區興建重要的基礎設施和居民區,並尋找適合的土地來興建排水系統和滯洪池等防災設施。

提高公眾防災意識

此外提高公眾的防災意識也是至關重要的。政府和教育機構應該加固防災教育的推廣,教導公眾如何應對災害,並設立應急方案和演練,提高公眾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最後我們應該鼓勵社區參與和互助。在面對災害時,社區的力量和資源是不可忽視的。建立社區防災組織,提供互助和支援的平台,不僅能夠提高災害應對的效能,也能夠促進社區的凝聚力和共識。

結論

彰化平原今天的強降雨和淹水情況提醒我們,氣候變遷正在加劇,我們必須加倍努力應對災害。透過改善排水系統、適當的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提高公眾防災意識以及鼓勵社區參與與互助,我們可以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並更好地應對氣候變遷的挑戰。

RainfallorFlooding-彰化平原、強降雨、員林市、滯洪池、天然湖


彰化平原強降雨將員林市滯洪池變「天然湖」
<< photo by Sixteen Miles Out >>
該圖片僅供說明,非實際案例圖片。

你可能會想讀!

    author

    高文雄

    大家好,我是高文雄,一名攝影記者。我相信攝影可以記錄下生活的美好瞬間,並且透過鏡頭讓讀者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氛圍。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