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測試遺毒:德國野豬輻射異常高
引言
根據一份最新研究,德國和奧地利的野豬長期以來一直受到異常高的輻射汙染,而這個輻射汙染源頭不是 1986 年蘇聯車諾比核電廠爆炸事故,而是更早的核武測試。這個發現令人震驚,因為它揭示了過去核武試爆對環境的長期影響以及我們對輻射汙染的認識可能存在的盲點。
背景
1986 年的車諾比核事件使周邊國家的野生動物受到輻射汙染,並導致大部分野生動物體內的輻射值逐步下降。然而野豬的情況卻不同。根據這項最新研究,德國和奧地利的野豬體內輻射值沒有下降,反而持續升高。
維也納科技大學的放射化學家施坦豪瑟及其團隊進行了一項研究,調查了來自德國南部各地的野豬肉樣本。他們使用伽瑪射線偵測器測量了這些樣本中的銫含量,並發現大約 88%的樣本超過了德國許可的安全食品標準。這項分析還顯示,銫的汙染源不是車諾比核災,而是遠在 1960 年代的核武測試。
科學解釋
核武試爆釋放了放射性同位素銫-137 和銫-135。根據研究文獻,銫-137 的比例較高代表與核武爆破有關,而銫-135 的比例較高則代表與核反應爐有關。
研究團隊在分析這些樣本時發現,銫-137 的比例高達 68%,這顯示了核武測試的輻射汙染是主要來源。施坦豪瑟指出,即使在沒有發生車諾比事件的情況下,一些野豬體內的銫含量仍會因往日核武測試而超過安全容許範圍,這一事實令人驚訝。
根據施坦豪瑟的解釋,野豬很可能是在冬天,當玉米和橡樹果實缺乏時,吃下了受汙染的鹿松露屬野菇。這些野菇吸收了滲入土壤的銫,因此野豬攝入了這些含有輻射汙染的野菇。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觀察到野豬在冬季的輻射量更高,因為這是它們攝食受汙染野菇的季節。
影響與建議
然而施坦豪瑟表示人們不必過度擔心,因為只有當吃下大量受汙染肉類時,才會對人體構成輻射危害。此外在德國,進入商店和正式銷售渠道的野豬肉都必須透過檢驗,因此市場上的野豬肉應該是安全的。
然而這項研究提醒我們對輻射汙染的長期影響要持續關注,並加固測試和監測工作。此外從長遠來看,應該減少或避免核武試爆等核活動,以降低對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潛在危害。
結論
這項研究顯示德國和奧地利的野豬長期以來受到異常高的輻射汙染,而這個汙染源頭是早於 1986 年的核武測試。這一發現提醒我們長期輻射汙染對環境與生態系統的影響,並呼籲加固監測和測試工作,以確保食品的安全性。同時這也應該提醒我們重視核活動的影響,並朝向更可持續的能源和科技發展。
<< photo by Harry Dona >>
該圖片僅供說明,非實際案例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