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童星王欣逸殺人案:逃亡 3 年未到案,重判 17 年
事件經過
台灣前童星王欣逸因在桃園參與青少年鬥毆中砍殺一名少年案,已經逃亡 3 年未到案。根據高檢署官網通緝查詢系統,王欣逸於 2021 年 8 月 25 日起遭通緝,案由是「妨害自由、殺人」。一審時,王欣逸被判 15 年刑期,但他在二審期間棄保潛逃。二審後,他被改判 17 年,且最高法院駁回了所有上訴,使得這 17 年的判決定讞。
案情詳述
根據判決書,2016 年 7 月,桃園發生了一起糾紛,其中王欣逸在友人邀約下攜帶西瓜刀和球棒,與其他人一同尋仇。當他們發現被害人和他的三名朋友後,王欣逸等人圍毆了他們,使用西瓜刀和球棒進行攻擊。其中一名少年因腦部重創和肺部穿刺傷而昏迷半年後不治身亡。因此王欣逸等人被控以殺人罪。
刑期判決與上訴
一審時,王欣逸被判刑 15 年後獲得交保,然而在二審期間,他棄保潛逃並未出庭受審。二審時,王欣逸被改判 17 年。他的案件經過多次上訴,但最高法院駁回所有上訴,使得 17 年刑期的判決定讞。此外被害少年的家屬還提起民事訴訟,要求王欣逸支付賠償金。
社會反應與討論
這起殺人案引起了社會的廣泛討論和關注。許多人對王欣逸童星身份以及他當時的行為表達了失望和憤怒,認為他應該為自己的暴力行為負責。同時也有人對司法系統提出質疑,認為應該加固逃犯的執法力度和通緝制度,以確保犯罪行為者無處可逃。
社論與建議
這起童星王欣逸的殺人案引起了對於青少年犯罪和司法制度的思考。我們應該透過這起案件來反思和討論如何更好地應對這些問題。
青少年犯罪的防控
青少年犯罪一直是社會中的嚴重問題,需要我們以全面的方式來應對。除了加固學校、家庭和社區的教育,我們還應該提供更多的心理輔導、法律教育和社會支援,以幫助那些面臨風險的青少年建立積極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逃犯通緝制度的改進
這起案件中,王欣逸逃亡 3 年未到案,引發了對逃犯通緝制度的質疑。我們應該加固這方面的執法力度,改進逃犯通緝制度,提高追捕逃犯的成功率。同時也應該加固與其他國家的合作,將逃亡犯傳回本國受審。
對童星成長環境的關注
童星在娛樂圈的成長環境往往充滿著競爭和壓力,我們應該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提供他們更全面的支援和保護。家庭、教育機構以及演藝公司應該共同努力,確保童星能夠健康成長,遠離不良行為的誘惑。
對罪犯的教育與改造
當我們討論犯罪問題時,不僅應該追求懲罰,還應該關注罪犯的教育和改造。我們應該提供他們機會學習和成長,幫助他們重建良好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從而能夠重新融入社會。
這起童星王欣逸殺人案提醒我們,青少年犯罪和司法制度的問題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參與。只有透過持續的教育和改革,我們才能創造出更公正和安全的社會環境。
<< photo by Spora Weddings >>
該圖片僅供說明,非實際案例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