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本土傷寒首例:探討食用離島生蠔的風險食用離島生蠔,傷寒,首例,風險,本土,2021年
2021年本土傷寒首例:探討食用離島生蠔的風險

2021年本土傷寒首例:探討食用離島生蠔的風險

聯合新聞報導:本土傷寒首例引發關注

摘要

2023 年 8 月 24 日,台灣疾管署公布今年首例本土傷寒確診病例。這位 30 多歲男性患者於 7 月出現發燒、頭痛、腹瀉等症狀,並於 8 月檢出傷寒桿菌。疾管署表示患者曾在 6 月底前往離島並食用生蠔,當前正進行疫調以確認感染源。

傷寒與腹瀉疫情上升

根據疾管署的監測資料,台灣近期腹瀉疫情呈上升趨勢。8 月 13 日至 19 日,全國門急診腹瀉就診人次達到 12 萬 8294 人次,較前一周上升了 4.4%。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指出,這位 30 多歲男性患者於 7 月開始出現發燒、頭痛、腹瀉等症狀,多次就醫服藥後症狀稍有改善,但 8 月 12 日再度發燒,同時還出現了關節痛、頸部僵硬和疲倦等症狀。他於 18 日就醫並進行了檢查,隔日入院,並在 21 日確診傷寒。當前他正接受抗生素治療。

傷寒的傳播途徑與症狀

曾淑慧表示傷寒是一種由傷寒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潛伏期約為 8 至 14 天,但也可能長達 3 至 60 天。傷寒主要透過食用被病患或帶菌者糞便污染的食物或飲用水而感染。常見症狀包括持續性發燒、頭痛、腹痛、腹瀉或咳嗽等。

根據疫調情報,這位患者在 6 月底前往離島並食用了生蠔,但同行人並未出現症狀,因此當前尚無法確保感染源。

本土傷寒案例及預防措施

截至 2023 年,台灣今年已確保了 6 例傷寒病例,其中包括了這位本土病例以及 5 例境外移入病例。這些境外移入病例中,有 4 例來自印尼,是感染國家中數量最多的。

根據疾管署的統計資料,在過去五年同期內,台灣本土傷寒案例數量並不多,而且大多屬於散發案例。2019 年有 4 例本土病例,2020 年有 2 例,2021 年有 1 例,2022 年也有 1 例。

曾淑慧提醒大眾應該注意以下預防措施:食物應充分煮熟,以熱食為宜;在烹調和製備過程中應避免生熟食交叉汙染;飲用水應煮沸或使用瓶裝礦泉水;非立即食用的食物應加蓋後放入冰箱儲存;對於沙拉和冷盤等食物的儲存應特別謹慎。

傷寒在台灣的情況

從 2019 年至 2023 年,台灣共確保了 46 例傷寒病例,其中有 16 例本土病例,其餘 30 例為境外移入病例。在這些境外移入病例中,印尼為感染國家中最多的,共有 17 例,其次是柬埔寨的 3 例,印度和菲律賓各有 2 例。

總結來說雖然台灣本土傷寒案例數量相對較少,但由於疫情的變化且傷寒潛伏期長,人們應該保持警惕,並遵守相關的食品衛生與個人衛生措施,以降低感染的風險

Oyster-食用離島生蠔,傷寒,首例,風險,本土,2021 年


2021年本土傷寒首例:探討食用離島生蠔的風險
<< photo by Charlotte Harrison >>
該圖片僅供說明,非實際案例圖片。

你可能會想讀!

author

高文雄

大家好,我是高文雄,一名攝影記者。我相信攝影可以記錄下生活的美好瞬間,並且透過鏡頭讓讀者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氛圍。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