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角淺海驚見「2 公尺地震魚」現身 重新整理台灣最大活體紀錄
記者郭世賢、鄒鎮宇/基隆報導
台灣東北角淺海近日驚見一隻長達 2 公尺的「地震魚」,重新破了台灣目擊活體地震魚的最大紀錄。這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因為地震魚被認為是現存最大的硬骨魚類,也被稱為海龍王。
未曾一瞥的活體地震魚
地震魚在過去通常只有在被沖上岸時,人們才能一窺其全貌,鮮少有機會目擊到活體的樣貌。然而潛水愛好者汪承儒最近在深澳漁港附近潛水時,意外發現了一隻至少 2 公尺長的地震魚,打破了台灣的記錄。
汪承儒在臉書粉專「東北角海王子-汪汪」PO 文表示起初他以為這隻地震魚是白帶魚,因為白帶魚在這個地區比較常見。然而當他仔細觀察後,他意識到這是一隻地震魚,他拍下了地震魚在水中的畫面,並表示這是他第一次看到活體的地震魚。
此外這隻地震魚的身上還有兩個洞,疑似是被達摩鯊攻擊所造成的。
地震魚的特徵
地震魚又稱為皇帶魚,學名 Regalecus glesne Ascanius。它的身體呈帶狀,扁平延長,沒有鱗片,身體上有許多結狀突起;頭部小,眼睛上方的頭部明顯向上;背鰭基底長,從眼睛前方延伸到尾部,前 6 條鰭條明顯延長;尾鰭退化,臀鰭缺如;腹鰭特化為一條長鞭狀,沿著腹鰭和鰭條末端具有辦膜狀突出物。它的身體呈銀白色,體側有許多大小不一的橫向暗斑,頭部呈藍紫色,各類鰭條和鰭膜呈磚紅色。最大體長可達 7-8 公尺。
地震魚的神秘性
由於很少捕獲到地震魚的記錄,所以人們對它的理解非常有限。坊間更流傳著一種說法,即地震魚通常只在地質出現大變動時才會游到淺水的海域,因此有些漁民將其視為大地震的徵兆。
然而地震魚的出現是否真的與地震有關,科學界對此仍然存在爭議。由於地震魚生活於深海,不容易被人們觀察到,這也增加了我們對它的研究和理解上的困難。
結論
活體地震魚的目擊是一個令人興奮且珍貴的時刻。這不僅提供了對地震魚的研究和理解的機會,也讓人們更好地認識了這個神秘生物。
未來,我們仍然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觀察,以揭開地震魚的秘密。只有透過不斷的科學探索和瞭解,我們才能更好地保護和管理這些大自然的奇妙生物。
<< photo by Amar Preciado >>
該圖片僅供說明,非實際案例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