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MeToo 風暴持續延燒 吳乃德被控性騷擾
台灣自 2017 年引進#MeToo 運動以來,#MeToo 風暴已經延燒至政壇、學界、媒體圈、藝文界等各個領域。最新一起發酵的事件,就是由一名女網友在臉書上揭露 13 年前在白色恐怖青年營擔任活動總召時,遭真相與和解促進會前理事長吳乃德性騷擾的事件。吳乃德今天透過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發布 3 點宣告表示對 13 年前事件及當時受害女性的折磨深感抱歉,並宣布退出真促會及公共事務。
被控性騷擾,吳乃德發宣告道歉宣布退出公共事務
吳乃德今日透過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發布宣告,承認 13 年前在吃完飯陪同時任白色恐怖青年營活動總召的女生回宿舍時,有將她的手貼在自己的臉頰並親吻的行為,對於當時對方的感受及未來 13 年所受的折磨,他深表歉意並道歉。
吳乃德在宣告中表示自己已失去社會信任,因此不應再參與公共事務,並宣布退出真促會及所有公共事務。他也深感歉疚與對朋友們的期待辜負。他表示這份歉疚將永遠伴隨著他。
討論:性騷擾事件與社會改革
過去兩年以來,台灣在#MeToo 運動的推波助瀾下,已針對性騷擾等問題進行多項相關改革,如:公務人員性騷擾防治法、性騷擾防治教育、網路霸凌防治、行政院長官宣責任等等。然而籍由這起事件,我們仍然要思考,性騷擾防治還有哪些改善之處?我們還可以做什麼?
從性別平等意識開始
性騷擾的根本可以追溯到一個社會文化和價值觀的問題,即性別平等。製造性騷擾問題的,往往就是性別不平等和歧視觀念。要改變這樣的現象,在法律和教育以外,還需要透過社會、文化和藝術等諸多面向進一步傳達性別平等意識,強調每個人的尊嚴和平等權利。
從公司與機構制度開始
在工作場域中,給予受害者相對應的支援和保障以及懲處加害者,是另一重要考量。公司和機構可以建立相關流程、制度與經濟補償等措施,來防範和解決性騷擾問題。
個人勇氣與社會共識
在個人層面,內部的勇氣和堅定是重要的,在受到性騷擾時,及時保護自己和報案是必要之舉。此外建立更高的社會共識,更需要民間和學術界的支援與跨界合作來推動,需大眾共同參與,締造一個更安全、平等友善的社會。
結論
吳乃德被控性騷擾的這件事,提供了社會另一個思考性騷擾真實性、判斷、處理的樣本。對於受害人而言,這是他們勇氣的體現,同時也告訴了社會,我們需要更好的機制來保障受害人的權益,同時也提供了一個機會,來持續推動性別平等程序。
<< photo by Catherine Hea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