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藍委初選:爭議、主張與反思
背景
桃園市立委 5 選區國民黨初選預計 28 日展開民調,市議員黃敬平指題目設計不公「要做掉他」並到桃園地院遞民事訴狀聲請暫停執行;國民黨桃園市黨部則強調依規辦理,否認不公,民調如期舉行。爭取連任的立委呂玉玲說,不要抹黑造謠,將寄存證信函要求黃敬平說明。
爭議
在政治選舉中,初選是一個重要的程式,通常由政黨或候選人預先舉行一輪內部選舉,用以選出最有競爭力的候選人,並經由民調與投票等程式選出最終候選人。而在桃園市立委 5 選區,本次國民黨初選竟然因為對手未能協調而陷入爭議。
市議員黃敬平指出,民調的題目設計不公平,呂玉玲提議以「民進黨候選人」為對手,他認為應是「他黨有意參選人」也就是民進黨市議員劉仁照,但双方協調不成,黨部卻偏袒,要求照既定時程進行。而呂玉玲則表示對手的抹黑、攻擊、造謠,讓她委屈又氣憤,將寄出存證信函,請黃敬平說清楚、還公道。
政治標準的問題
在政治競選中,如何公平地選出最強的候選人主要取決於政黨自身的初選標準以及題目設計等程式,關乎選民對選舉程式是否有信任感。而這次爭議顯示出政治標準存在的問題,引起選民對黨派不公的質疑。顯然,各政黨必須重視這些問題並及時解決。
政治信任與社會和諧
此次爭議不僅反映出政治標準的問題,更凸顯了政治信任的危機。當政治標準缺乏公信力,對於選民來說可以選擇的只有不信任與抗議。這種選擇也可能激化社會和諧破裂的風險。
選舉是民主政治的核心,政黨必須要以誠信、責任、公正與透明為基本標準,恪守民主法治與健康競爭的原則,才能擔起為社會帶來美好未來的責任,而這次爭議顯示出仍有一段路要走。
結語
政治的核心意義在於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提供幸福與安定的生活。不論是與政黨競爭、與對手協商,還是參與公共事務,主要問題不在於我們究竟是哪一個陣營或立場,而在於我們是否誠實、負責、透明、有良心,在熟悉與不熟悉的民眾之間建立互信關係,並致力於編織共同文明的和諧程序。希望政治參與者在任何決策與競爭中,都能夠顧及選民的利益,不斷提升公信力,推動民主政治的健康發展。
<< photo by Mikhail Nilo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