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殘疾:張經宏離世
臺灣文學失去了一個創新的聲音
臺灣著名作家張經宏於 5 月 5 日凌晨在睡夢中安詳離世,享年 54 歲。他畢業於臺灣大學哲學系和中文所碩士,曾任職臺中一中國文老師,以及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三少四壯集」專欄作家。
張經宏曾獲得時報文學獎、倪匡科幻小說首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等獎項。他以作品《摩鐵路之城》獲得九歌長篇小說賞,並獲得 200 萬元的獎金。他的作品曾被譽為「臺灣版的《麥田捕手》」。
根據九歌文學發布的公開訊息,張經宏不僅耕耘小說,還在散文留下亮眼之作,包括 2012 年出版的《雲想衣裳》一書,以散文之筆再描繪出生地、生活地臺中;2014 年出版的《晚自習》則遊走在散文與小說間,回望校園往事,也書寫教育制度,另著有少兒小說《從天而降的小屋》。2023 年 5 月,他才剛出版散文集《如果在冬夜,一隻老鼠》。
張經宏的遺產
張經宏的逝世給臺灣文學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他的作品深受讀者的喜愛,而且具有創新性和文學價值。
張經宏曾在一次訪談中表示,他覺得臺灣現代小說苦悶、規矩、瑣碎,他認為小說應該是最自由、最能表現人性的藝術形式。在他的小說作品中,張經宏有意識地挑戰文學傳統的限制,並透過語言創新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張經宏的作品在文學上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表明他作為一位獨立思想者的際立功績,對文學界的影響深遠。不僅如此,張經宏的去世還表明,臺灣以及整個中文文學世界失去了一個仍在進行實驗和探索的作家聲音。
在張經宏的作品和一生中,他希望藉此創造出來的小說主題、問題和策略試圖與文學傳統進行對話,並尋求一條超越傳統的文學創新道路。
如何紀念張經宏
張經宏作為一位能夠進行小說創新的獨立思想家,在文學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義。他離開了人間,但他的創作將繼續生存下去,在讀者的心靈中存活。此外紀念和表揚如張經宏這樣具有獨特思想和風格的作家,也是文學界的一種責任和義務。
維護文學創新道路的可能性是文學介面臨的共同挑戰。透過支援獨立思想家、保護他們的作品、提供挑戰文學傳統和開創文學創新的條件,文學界能夠繼續推進這條路線。此外讀者們不僅要支援文學作品,還要承認作家的獨立思想和文章的創新性。文學創新不僅僅是作家的責任,還需要文學界和讀者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總的來說張經宏的去世讓臺灣文學失去了一個重要的聲音,但他的作品將繼續在讀者心中和文學界中存在,成為文學創新和獨立思想的重要標誌。讓我們保護並致敬這樣的作家,推動文學的創新和發展。
Unsplash gallery keyreplace: Writers-文學、作家、張經宏、臺灣、創新、聲音、辭世
<< photo by Mark Iv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