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智強在國民黨初選中以壓倒性優勢勝出
國民黨大安區立委初選落幕,前議員羅智強在黨內互比2份民調中均獨得60%的支援率,大勝鍾沛君和楊永明。羅智強的勝利反映出他的強勁競爭力和成功的地方基層耕耘。
初選戰況
羅智強在初選中為了爭取大安區立委提名回到他以前的議員選區,這裡是他從空軍總司令成功轉型為陸戰隊大兵的地方
對手方鍾沛君和楊永明的形象都不錯,但他們在初選中惨敗。結果表明,羅智強的勝利不是因為對手太弱,而是他太強了。
羅智強的耕耘
羅智強的競選策略包括他的鐵人行程和耕耘地方的成功。他在3天內找到大安區近半數的里長,擔任他們各里的後援會會長陪同登記,這引起了地方的震撼。
如果初選的結果只是反映了羅智強的個人優勢,那麼他的耕耘策略為什麼這麼成功呢?
從哲學角度來看,羅智強的勝利反映出我們正在經歷一個更加重視地方福祉和基層政治力量的時代。這是一個對於在地方基層關心和投資的候選人非常有利的時代。
另外,從政治管理的角度來看,這次初選的結果也提示著國民黨需要更加重視和培養地方政治人才。因為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些具有地方基層根基的人才,國民黨就很難有成功的政治未來。
選舉的意義
羅智強已經表達了參加2022年桃園市長選舉的意願,這次初選的成功對於他的選舉戰略和未來有著重要的意義。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次初選的結果也提醒了民進黨,如果他們以為羅智強參選桃園市長只是一個攻擊點,那麼他們可能會低估了他的政治競爭力。
後續建議
從這次初選的結果來看,國民黨應該更加重視和支持在地方基層關心和投資的人才。對於羅智強來說,他也需要更加堅持他在基層的耕耘,這顯然是他贏得初選的關鍵因素之一。
最後,我們也需要重視這次初選的意義,它提示著我們正在經歷一個更加注重地方福祉和基層政治力量的時代。我們需要更加重視和支持這些具有地方基層根基的政治人才,他們是我們的政治未來。
<< photo by cottonbro stud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