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究竟是什麼?
MBTI中文全名為「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表」,是一種性格測試工具。它是由美國作家Katharine Cook Briggs及其女兒Isabel Briggs Myers於1944年所發明的,基於心理學家榮格在1921年的《心理型別》理論,對人格特質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類,並在20世紀出版了研究手冊,逐漸被社會所接受並且廣泛運用在職業發展、人事招聘以及教育等領域。
MBTI測試是由四個向度進行二分法,透過分析四個向度的差異來評估或分析一個人的性格傾向。四個向度分別是:1.能量態度(I/E,內向/外向)2.資訊思維(S/N,感官/直覺)3.判斷思維(T/F,思考/情感)4.反應態度(J/P,判斷/感知),排列組合後產生16種人格類型。
MBTI測試該如何進行?
MBTI測試有許多網站可以進行,在測試前需要知道幾個注意事項,例如盡量回答自己感受最接近的答案,避免選擇中立的答案,以及必須在12分鐘內完成60道選擇題的回答。在測試完畢之後,測試結果將會顯示出一個四個字母組成的代表性格傾向的代號,例如INTJ、ESFP等等,每種性格類型都具備獨特的個性特質。
MBTI結果是否固定不變?
MBTI測試結果不是固定不變的,測試結果可能因為不同程度的選擇或作答時間所造成,甚至於一樣的題目,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再進行測試,也有可能會出現不同結果。測試結果只能反應受試者當下的人格傾向,不是永久不變的。
MBTI在社會中的運用
MBTI在社會上廣泛運用在職業發展、人事招聘以及教育等領域,也被拿來作為社交交友的工具之一。由於MBTI具備了許多基本的性格特質的分類,中文化後甚至結合了角色扮演,使得測試者更能夠生動的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質。MBTI更是影響了現今的文化,透過名人公開自己的性格類型,例如南韓總統尹錫悅就曾公開自己的MBTI結果,並與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相同,讓人們能夠更認識到MBTI的魅力。
MBTI的問題與對策
MBTI當中的類型分類的方式相對簡單,也不能夠展現出每個人的深層次特質,因此應該抱持著批判的態度來看待測試結果,並不要完全將它當成一個人的全部性格特質。此外過多的著重於MBTI當中的特質,也許會忽略掉每個人本身所具有的固有特質,有時候甚至會成為負面標籤的來源,因此我們應該保持平衡,不要過分著重MBTI所提供的分類。
結語
在這個充滿各式各樣性格的世界當中,MBTI以其獨特的方式分類每種性格類型,也因此廣受大家喜愛。然而測試結果也並不是人完美的代表,我們仍然需要透過深度思考,適時地對自己進行反思,才能夠找到自己獨有的價值,更好地適應和融入這個世界。
<< photo by Anna Shvets >>